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在此举行。整个广场被装点得庄严肃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矗立着象征钢铁长城的壮丽景观,两侧分别摆放着代表1945和2025的烽火台造型红启网,以及展翅欲飞的和平鸽雕塑,这些元素巧妙地将历史记忆与未来发展融为一体。这场阅兵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崇高致敬,更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
在军力结构方面,本次阅兵呈现出全新格局。45个受阅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完整亮相的4 4军兵种结构和三结合武装体系。其中4 4结构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四大传统军种红启网,以及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四大新型战略力量,这种编制充分展现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转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徒步方队中不仅有现役军人,还首次出现了武警、预备役和民兵组成的混合编队,这种三结合的编组方式凸显了军民融合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剩余55%战略威慑力量展示成为本次阅兵的最大亮点。现场依次展示了空基的惊雷-1、海基的巨浪-3、陆基的东风-61和东风-31等战略武器,完整呈现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压轴出场的东风-5C液体燃料洲际导弹更是引发广泛关注,这款射程覆盖全球的战略武器被视为国家安全的坚实后盾红启网,其亮相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在新型装备展示环节,多款国产尖端武器集体登场。空中梯队中,歼-20S双座型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其卓越性能或将重塑未来空战格局;各类无人机系统以体系化编队形式展示,包括察打一体无人机、舰载无人直升机等,展现了智能化作战的最新成果。地面方队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双离谱坦克虽然体积缩小,但通过先进的电子防护系统和主动拦截技术大幅提升了战场生存能力。海军装备方面,新一代鱼雷和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的展示,彰显了远海作战能力的显著提升。
回望历史,中国阅兵式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从1949年开国大典时万国牌装备的艰难起步,到1959年国产坦克的惊艳亮相;从1984年战略导弹的首度公开,到1999年国产装备占比超过95%的跨越式发展;再到2015年全部采用现役装备的实战化展示。本次80周年阅兵延续了国产化、现役化的传统,所有受阅装备均为最新列装的主战型号,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开亮相。信息化、智能化特征尤为突出,各军兵种的体系化编组充分展现了军队改革后的崭新面貌。
发布于:天津市实盘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